教学能力大赛独家专访二丨对话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走进优质课堂背后的故事

来源:上海职教在线 时间:2022-02-16

“生活需要阳光和空气,教育需要智慧和爱心。”

——王晶晶

本期教师简介:

拥有10年教龄

中华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

在2021年的尾声,来自中华职业学校的王晶晶、朱莉、蒋玮三位老师,凭借作品《意大利菜肴制作》斩获2021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一等奖。

站在国赛的舞台上,她们像武侠小说里意气风发的女剑客,迎难而上,用专业技能征服众人。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独家对话中华职业学校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王晶晶,走进优质课堂背后的精彩故事。

以下是王晶晶的讲述——

 

近一年的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从未停歇。

比赛过去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回想起参赛的过程,脉络会更加清晰。

当时的压力很大,因为国赛是一个团队赛,从选题到组建人员,到课程磨课,到最后的实施报告产出,是一个很大的项目。

国赛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比赛,国赛的备赛不是就一节课这么简单,而是一个非常成体系的单元设计,在考虑上会更加周全,在备赛过程中变动也相对较多,而每一个变化又牵动着我们的设计理念,挑战和难度都更大。

其实从青教赛开始,我们已经有参加国赛的想法了,将近有一年的时间我们都在为国赛积极备战,和团队另外两位老师不停地磨课、讨论、设计,几乎是紧锣密鼓从未停歇。

选择《意大利菜肴制作》参赛,让西餐更为家常和质朴。

说到这次参赛作品《意大利菜肴制作》的选定,中间也有很多原因。

一方面是我之前说到的青教赛,虽然青教赛的时候,题目和国赛不同,但是里面的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我们是延续下去的,也帮助了我们在决定选题时更快更果断。

同时是因为学校有引进意大利的课程,包括我们现在在学西餐,我们的课程的内容也是按照国家来分,有美国菜、法国菜、意大利菜,我们也有开发意大利的课程,包括它的教材,所以因为前期有基础,我们才会设定做意大利菜。

还有一很典型的原因是跟专业相关,因为意大利菜是西餐的一个鼻祖,所以我们在想,既然西餐是外来文化,那我们在传播和表达这个“外来文化”的时候,更要把它最经典的最原始的菜肴呈现出来,让它更代表性,更家常也更质朴。

还有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在意大利菜肴制作中,很喜欢用到面食,而意大利菜肴的面食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面食也有诸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最终还是选定了意大利菜肴。

因为它的淳朴和家常能改变大众对西餐“远离普通人消费,奢华、高端”的刻板印象,让国人更好地感受到平民化、接地气的西餐,也更好的传播了烹饪专业中的西餐文化。

把细节钻研到位,让学生明白原理,学到每个菜肴的精髓和灵魂。

以前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菜肴如何完整的呈现,尤其在做西餐的时候。以前总是认为学西餐不像是学习模具可以把每个点钻研得非常细致,但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深刻认识到,做西餐也可以把每个点的细节钻研得非常到位。

比如说我们在意大利菜的制作中番茄用的非常多,为了便于烹饪,有一个番茄类的浓缩制品叫茄膏(番茄膏),它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会把“茄糕如果制作?”这个点讲得非常细致。

在参赛前的教学过程里,我们往往只注重配料调配的量、火候、温度等等的讲解,很多细节都是点到为止,不再过分探究。但是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意识到可以把讲稿内容讲得非常透彻,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这道菜的灵魂,让学生明白菜肴制作的原理。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更懂得如何挖掘每一道西餐的科学原理,如何带学生去探索和落实细节,让他们掌握烹饪技能。也更懂得产教融合、不断去和企业内的大师磨合,通过一些教学的设计和任务活动让学生明白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也是这一专业的从业人员和业余的厨艺爱好者最大的区别。   

十年教龄,从英语专业跨度到烹饪专业教师,我还在不停学习。

10年的时间,前路还很长,还是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青椒”,以这样的心态继续努力着。

像这次能够参加国赛,其实我的压力也是来源于自觉资历尚浅,怕辜负所有人的期待,但也是非常感谢家人、领导、同事等多方的帮助、支持和理解。

我本身并不是烹饪专业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英语,研究生学的是职业教育,通常情况下如果我进职业学校,我的方向应该是科研方面,我的任教应该是英语学科,但出于对个人职业生涯和学校发展考虑,我也是毅然选择挑战自己,做了一个很大跨度的转型。

因为西餐专业对于每一所中职学校来说,师资相对紧缺,特别是在中心城区的学校,入校教学需要研究生学历,但餐饮专业其实研究生学历很少见,只有极个别院校有设置餐饮专业的研究生。因此考虑到进新进教师的门槛这一块儿,我们都是从入校开始专业学习,从0到10年,不断地去下企业,去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去参与西餐的一些项目,慢慢成长起来。

而我们的专业能力也是随着时间的打磨、操练才会越来越精湛,也能走得更远。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职业教育让孩子闪光。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慢慢开始了解职业教育。

一直到我真正走入职业学校任教,我更能看到职业教育的闪光点,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会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

对部分学生来说,也许他们初入职业学校时分数不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学习能力不佳。通过对他们潜能的激发,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充满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而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培养,在专业技能上的收获,更是让他们充满了自信,整个人都是发光的。

骄傲和感动不一定是因为孩子取得多大的成就,往往是在一些细微的瞬间。

几年前我还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进来以后很自卑,很胆怯,也不敢和其他人说话,后来我慢慢的给他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自己,包括我发现他喜欢街舞,就鼓励他去展示,去表演,后来大家觉得他跳得很好,也时常给他掌声给他肯定。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不再低着头走路了,他开始能够昂首挺胸地自信的向前走了。其实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作为他的老师,看到他的成长,看到他从一个自卑的小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小孩,我很感动也特别欣慰。

另一个学生也是,她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女孩子,进了学校之后给她的表现机会非常多,慢慢的她就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有一次我看她在用一个黑白屏的手机,跟她交流后她告诉我,觉得用黑白屏的手机挺好的,在学习为重的时期,用什么都一样。我还挺感慨的,在智能机纵横的时代,一个年轻的孩子能够坚持用黑白屏的手机,哪怕是一瞬间的反应,我就觉得这个小孩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这些事情其实都是挺让人感动的。

还有一个学生,他是我专业课的课代表,平时也是我的好帮手,专业成绩也非常不错,就推选他去参加了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比赛的训练过程当中,能感受到他对于专业的热爱,对机会的珍惜。虽然最后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孩子特别成熟,不骄不躁不气馁。现在他考上了大专,依旧坚持攻读这个专业,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他觉得自己热爱的事要坚持到底。

这些孩子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我的信任,也给予了我莫大鼓励,非常感动。

一个会说英文、能操作、懂原理、善研究,将“生活需要阳光和空气,教育需要智慧和爱心”视为人生格言的西餐教师王晶晶,正在用初心践行着自己的职业理想。而有很多像王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也正在用自己的匠心去帮助职教学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会他们真诚、谦卑、技精、艺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