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大赛独家专访一丨对话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揭晓优质课堂的打造秘诀

来源:上海职教在线 时间:2022-02-17

“不念过往 不负当下 不畏将来。”

——潘娇

本期教师简介:

拥有13年教龄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加工制造部副主任,模具教研组组长,讲师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专业技能课程组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

2月的上海,在5℃的气温中裹挟着丝丝凉意。来自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潘娇、任强、万明、庄瑜四位老师却丝毫没有因寒冬而不适,反而因一件事情热血沸腾。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他们的参赛作品《空间站模型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斩获中职专业技能课程组一等奖。

当所有人都在为他们的成功欢欣雀跃时,而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独家对话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一等奖获奖团队的潘娇老师,走进优质课堂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潘娇的讲述——

 

比赛过去有些时日了,现在回想起来参赛压力大吗?

挑战和压力非常大,比赛进行到后期很多老师经常处于失眠的状态,挺疲惫的。

一方面是因为在国赛的舞台上,我们是为上海而战,荣辱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己。在一路备赛的过程里,市教委领导、校领导、同事都很支持关心我们,也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就觉得要不负所望吧。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起初只是校内选拔,也没有见识到外面更为广阔的天地,想着做好自己就行,无畏无惧。但随着层层选拔,一路挺进市赛、国赛,见识到诸多优秀作品时,眼界越宽压力也就越大。尤其受到疫情的影响,决赛的时间、形式也和往年不同,几经修改,最终才落定于12月在线上举行,诸多不确定性让我们团队的成员在加紧备赛的过程中绷紧了弦,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10多节课程的备课。

是第一次参加国赛吗?之前会有很多相关的比赛经验吗?

教学比赛也参加过一些,像2021年初我参加了一个青教赛,去年年初就一直在准备青教赛和国赛这两个比赛,而且青教赛的决赛是四五月,国赛的初赛也是四五月,两个比赛在时间上基本是重合的。

这样一来,有利也有弊吧,备赛时间会比较紧张,要同时准备两个比赛的内容,因为两者的时间重合了。不过也有好处,教学大赛的内容是有相通之处的,准备了一个青教赛,在准备教学能力国赛的时候会更有经验和思路,更得心应手。

和团队老师们为了这次国赛做了哪些准备?周期大概有多久?

从去年的4月初到12月底,差不多这一年的时间都在准备比赛的内容,一轮又一轮的调整磨合,一直到产出最佳的参赛作品。

其实一路过来,做了很多工作。从4月报名后开始研读比赛的相关文件,借鉴往届的优秀案例,我们很快也确定了参赛的课程。紧接着就是开始16节连续课程的准备,撰写教学实施报告,再确定两个参赛的演示片段。直到7月份评选出全市的特等奖之后,我们就知道要去参加国赛了。

整个暑假我和团队的所有成员基本上可以说是埋头备赛,大家也都放弃了休假的时间,回想起来还是很感慨的,既紧张又亢奋的一个过程。其实在知道要去参加国赛之后的那段时间是最紧张的,这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人员的变动,考虑到备课强度和课题内容,团队由三位老师增加到四位,课题也是不断调整,直到国庆期间提交完所有初赛材料才做了一个小的休整。

所以你刚才问我压力大吗?压力确实是巨大的,那会儿多少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了,回忆起来也是一个蛮磨难的过程,但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的老师成长很快,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动力,也会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更具经验,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甚至是教态等等都会有很大提升。

本次参赛的作品是《空间站模型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

这一教学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是如何勾勒出来的?

其实还是根据我们当下对中职教育的要求,针对我们工科学生的特点,还有我们模具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对我们工科学生来说就需要融入岗课赛证。对于我们模具学生来说,特别是模具设计岗位来说,他要训练的是思维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融入岗课赛证,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厚德、竞技、善思、笃行的模具匠人。

您和团队教师在国赛中表现如此出色,有什么教学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谈不上经验,我也还在不断成长,分享下我个人的感悟吧。

其实不论是参赛还是日常的教学工作,我感觉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我自己是这么感觉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时候我们理念和构想全部都有了,但是无法落地,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我们要做好这门课,必须要有实质的教学内容,才能融合岗课赛证,解决教学困惑,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

而且在类似国赛的教学能力比赛中,需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备课,时间非常紧张,如果平时就有资源积累的话,我们就可以快速达成我们要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尽可能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丰富自身的成果储备。

另外在准备参赛课程时,一定要选一门平时有一定积累的课程,在后续的环节中也会事半功倍。

在这么多年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涯里,有哪些特别感慨和感动的瞬间吗?

细数起来非常多,我已经差不多任教13年了,遇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也带给我很多感动。

我们参加比赛或者在课堂上课,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所以说到底最骄傲和感慨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优秀,例如他们中职毕业就业后,工作能力出色,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又或者他们继续深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高校的认可。

比如说,之前带学生到航天研究所里面去做实践,正好碰到已经毕业的一个学生,得知他现在作为航天研究所的种子选手,在备战一个技能大赛,而且他们的领导对他非常的认可,肯定他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把他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我听了以后真的非常开心,看到教过的学生成长得非常优秀,也意味着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被大家所认可了。

像刚才提到的毕业生是入校到毕业各门课程成绩都很优异的,还有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公共基础课程比较薄弱的,但是专业兴趣非常浓厚,我们也会注重他们的差异化,不断去培养他们更突出的技能素养。像之前有一个学生,他毕业几年后,来看望以前的专业老师,跟我们说他自己开了一个模具企业,很谢谢老师的培养,我也非常感慨,我们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很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我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很骄傲的地方。

将“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惧将来”视为人生格言的潘娇老师,教书育人是她最大的初心和动力。和潘老师对话后,我们也十分感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正在用他独特的方式带给学生更多可能性,而有很多像潘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也正在用自己的匠心去帮助职教学子不断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更全面的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