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冰墩墩是如何诞生的?怎样遇见未来的自己?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验活动为你揭秘——

来源: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16

盼望着,盼望着,5月8日,“2022年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高职高专体验活动”线上体验项目终于跟同学们“云端”相会啦!

高职君也在第一时间“潜伏”云课堂跟同学们一起感受职业体验日的魅力。有声媒体产品创意制作、我是投资理财分析师、智能感应垃圾桶制作、小小创意调饮师……看标题,有没有立刻想去玩一把的冲动?

首位报名成功者连报8个项目

5月5日中午12点,2022年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的报名通道开启,名额很快被“秒光”,高职君从后台数据了解到第一个报名成功的是来自上海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六年级的祁佳怡同学。

祁佳怡的爸爸告诉高职君,佳怡从小就对职业体验类的活动感兴趣,参加过好几回角色扮演类的职业游戏活动。这次的职业体验日活动是班主任老师介绍的,得知信息,佳怡非常兴奋,父女俩第一时间就报上了名,而且一口气报了智能制造、创造伟大、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创意点亮智能生活、hello kitty奇妙小印章、巧手编织等8个项目。佳怡觉得自己已经在开始慢慢接触社会,早点体验各种职业、认识社会,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能为以后的自己早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祁佳怡的妈妈是名护士,疫情开始后就一直在第一线工作,近两个月没有回过家。参加职业体验日活动,也算是祁佳怡和爸爸父女俩居家生活的一个小小调剂。

隔着屏幕“诞生”一只3D冰墩墩

两小时的“智能制造、创造伟大——互动3D打印职业体验”能干什么?答案是能打印出一只冰墩墩来!

走进3D打印职业体验的线上课堂,就看见屏幕一角的3D打印机“张牙舞爪”正在欢快地打印。讲课老师告诉大家,2小时后,也就是体验课堂结束的时候,就能看到3D打印出来的冰墩墩了。3D打印并不是只能打印小玩具,现在的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用器具、机械零件,甚至可以打印桥梁、房子等等。

打印机在有条不紊地打印着冰墩墩,进入职业体验的同学们从了解3D打印的基础入门知识开始,学习简单的三维设计、3D打印的切片处理,以及3D打印的操作和实践。

项目负责人汤艳琦老师告诉高职君,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这次职业体验项目开发了相应的课程,全程播放3D打印冰墩墩的过程,让大家在听老师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能够随时观察3D打印的进度。

由于结合了网红“冰墩墩”的模型设计,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不断询问操作流程和技术。线上体验不过瘾,不少同学表示想亲自实践,体验线下打印。汤艳琦老师说会在暑期安排夏令营活动,请同学们到现场进行职业体验。

祁佳怡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听完了这堂3D打印体验课,她最感兴趣的是在电脑上制作3D模型的过程,也学到了关于3D打印的知识。她知道了,原来3D打印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在电脑上修改设计,才能完成一个小小的零件或是种种物体的模型。

两小时的体验课不知不觉接近尾声了,冰墩墩的模型也打印成功,引得线上一片惊呼声。汤艳琦老师表示,在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中,作为职业院校,团队始终坚持让同学们真正走近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为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充实基础。

更多体验信息

5月8日上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举办2022年上海高职院校“职业体验日”活动之“智能制造、创造伟大——互动3D打印职业体验”项目。

在课程的前期设计上,项目负责教师录制了相关的3D打印课程,针对不同需求的学员安排不同的课程,主要包括3D打印的基础入门知识、简单三维设计入门、3D打印的切片处理以及3D打印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们可以快速学习和应用。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教师利用在线三维建模平台和学员们进行互动,通过平台创建主题作品。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在线3D打印直播互动,学员们可以随时交流自己制作的模型,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给出修改意见。对于学员完成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投票评选。

随着近几年软硬件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很多中小学生选择用这种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实物。本次体验项目结合了网红“冰墩墩”的模型设计,学员们都特别感兴趣,对3D打印这一未来智能制造重要的快速成型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职业院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让孩子们真正走近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让他们经历亲身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在心中播下‘职业教育’这颗种子,为未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充实基础。同时,学校结合本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将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参与到职业体验活动当中,不断创新体验模式,让家长和孩子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职业教育的乐趣,切实感受这份职业的内涵与意义,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期待。

3D打印现场教师指导学生

操作仪器

3D打印现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包设计模型

3D打印现场学生互动交流制作过程

学实用技能 遇见未来的自己

体验课堂“让孩子遇见未来的自己”,名称很抽象,内容超生动。

体验的第一部分,是“相识有创造力的我”,让同学们从“我看起来像?”“我闻起来像?”“我摸起来像?”“我听起来像?”“我品尝起来像?”等几个方面描述自己。黄星颐同学勇敢地发言,她说自己“看起来像星空,摸起来像抱枕,品尝起来像冰激凌,外冷内热,充满新奇感。”这样的自我介绍,是不是充满创造力?令人难忘!体验的第二部分,是“做时间的主人”。老师问同学们是如何度过一天的?紧接着教了大家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把时间有效利用起来。

项目负责人沈青青老师告诉高职君,这次的职业体验,将大学新生开展的生涯课程前置初高中,让同学们提前感知与了解,埋下生涯规划的种子。为了准备好这次的体验课程,团队老师们精心打磨在线沉浸式互动游戏体验流程,突破无法线下互动体验的困难,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为确保当天线上体验顺畅,同学们能听得懂、听得清、理得顺,团队进行了课前预演,还邀请了同是初中生的亲属来试听主讲教师的语速、语调以及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思考习惯。

沈青青老师说,在课程的设计上,团队希望通过体验和游戏,让同学们学有所获,将原来讲解理论的内容替换成微动画+教师旁白的形式;将原线下测试替换成线上微答题+教师答疑的形式。这样一来,节奏紧凑起来,同学们有了互动,参与感更强了。

沈青青老师告诉高职君,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教研室,以及“职来职往?育人育心”生涯咨询工作室正在积极申报上海市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开发职业兴趣测评软件、在线简历诊断工具、开发线上职业指导课程等内容。相信在不久以后,可以为中小学生在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体验信息

5月8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举办2022年上海高职院校“职业体验日”活动之“让孩子遇见未来的自己”项目在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体验活动全程历时60分钟,圆满完成了三项专题项目的体验和答疑环节的交流。三项专题项目活动包括体验相识有创造力的我、体验做时间的主人以及体验立足当下,从“心”出发等内容。

此次云端体验活动的主要亮点及创新包括3点:其一,将原来的团体式体验项目替换成个人可以直接参与的游戏;其二,将原来讲解理论的内容替换成微动画+教师旁白的形式;其三,将线下心理测试替换成线上微答题+教师答疑的形式。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沈青青老师提醒同学们准备好笔和纸等体验工具,并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同时对今天的主要内容与体验形式进行了说明,并让同学们在聊天区以回复数字1的形式完成了体验前同学们是否已明白的确认与互动,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即为自我介绍的创新版,用五种感官来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在体验之前,沈老师以提问“同学们:平常我们的自我介绍会在什么场合下用到呢?”的形式来开场,大家积极在聊天区互动发言,随后完成了游戏规则与流程的介绍,以及同学们的互动参与。

此体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右脑思维,同时希望通过体验能让同学们以别样的形式介绍自己,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图片

此部分以动画+老师旁白的形式完成对时间管理工具时间四象限的解说与互动。同时,沈老师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的形式来开场,大家积极在聊天区互动发言,随后完成了游戏规则与流程的介绍,以及同学们的互动参与。

此体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同学们能更好的规划自己每天的时间,更合理的安排每天要做的事,实现做时间的主人这一目标。

此部分以微测试的形式完成同学们对自我心理适应力的初步评估。以动画+老师旁白答疑的形式完成对体验结果的解说与互动。此体验的开场,沈老师则以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干预微动画导入,大家积极在聊天区互动发言,随后在搭档刘海然老师的配合下完成了微测试规则与流程的介绍,以及同学们的互动参与。

此体验是想提示同学们在不停课不停学、宅家认真学的背景下,还要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明白遇到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自我疏导以及如何进行求助等问题,为同学们在疫情下能认真学习,快乐成长提供保障。

体验活动的最后,沈青青老师以“昨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这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交流,也衷心的祝愿孩子们学有所思、学有所爱,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未来的未来,我们大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