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展科技之翼,学创新理念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4-05-31

5月25日,上海教博会线下展览第二天,闵行区教育展区迎来了闵行区副区长、教育局局长等领导。星光之约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们,跟随领导们一起共同参观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特色展区。在闵行区教育局的展台,他们听取了有关“闵行少年星”项目的详细介绍。该项目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参与卫星设计、研发、搭载以及发射等航天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还涉及到天地一体化碳源监测应用科学的研究。闵行区的青少年将利用这颗卫星,收集来自太空的数据,并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卫星应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

随后,参访团来到二楼的科学教育特色主题展区。在七宝第二中学的展台,他们了解了航天海洋潜艇水下抓取重物的技术;在田园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展台,他们观看了纸张循环利用的过程;在华坪小学的展台,他们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水源的状态。

加科技,减笔头

在完成了对闵行区参展学校的参观之后,学生记者们对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何美龙老师进行了采访。何局长强调,闵行区的教育特色和亮点始终围绕着如何为各所学校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服务。他提出,每所学校都应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打造各自的教育特色。何局长以今天参展的七宝第二中学为例,指出该校学生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例如将AI技术与七宝古镇的皮影戏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皮影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了新颖的课程。

何局长还提到,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闵行区的教育理念是“增加科技教育,减少书面作业”。通过动手实践和头脑风暴,减少书面作业的负担,增加激发创新和创意的实践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何局长表示,通过选拔有特色、有经验的教师组建团队,并带领这些团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的青年和科技教师共同形成了区域性的教师团队。他们进入科技性和区域性的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此外,闵行区还与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航天八院等机构建立了联系,让学生有机会走进研究所和大学实验室。

最后,何局长强调,闵行教育的视野应该超越闵行本身,将科技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大学、研究机构、实践基地以及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每所学校发展自身特色的教育环境。

护水源,懂理念

在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展区,参观者们被潺潺的流水声和五彩斑斓的扎染扇子所吸引,这些手工艺品激发了众多学生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参与其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孩子们扮演的“水娃娃”角色既俏皮又可爱,他们向来访的领导们展示了学校独特的水文化。

华坪小学校长徐黎亲切地向大家介绍,学校自1985年起就成立了水文化兴趣小组,旨在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快乐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学校专注于创新教育,创办了相关社团,其中一群名为“啄木鸟”的学生负责记录水表数据,并维护学校水循环系统的池塘,保持河水清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理念。

多年来,华坪小学不断完善和宣传“水文化”教育,强调科技创新教育,在保护母亲河的征途上不懈努力。学校希望所有师生能够坚持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并将水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徐校长表示,他们致力于让上海乃至全国人民认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并希望将这份文化自信代代传承。

勤动手,享乐趣

学生记者们还有机会采访了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一位负责制作漆扇的小志愿者表示,参加这次教育博览会让她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作为志愿者,她协助每位参与者完成他们的作品。截至5月25日中午,她已经帮助制作了600多把扇子。她提到,漆扇制作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随机性让她体会到了不同的艺术境界。同时,作为参与者,她也体验到了3D打印技术的成熟和现代化,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她深感到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对3D技术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抱有积极态度,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供大家学习和使用。